這段時間圍繞4月份在成都舉辦的“室內環境和舒適系統行業應用峰會”的召開事宜,和新風行業和舒適系統行業的企業大約交流了100多家企業,也走訪了部分企業,得到的整體感受如下:歷經連續2年多的疫情,新風行業整體壓力較大,行業整體基本沒有太大增長,絕大部分企業基本都維持穩定的狀態,整體生存和競爭壓力較大。市場整體出貨規模維持在100億左右,行業基本沒有太大增長。有增長的企業基本也都是以頭部企業或以項目市場主導的企業為主。
從渠道結構上來看,線上電商平臺對于新風系統,經過幾年的試水后,從市場結果來看,效果不明顯。平臺也逐步降低了對于新風系統品類推廣和引流。目前以自然導流為主,線上出貨規模基本也維持在50萬套左右。傳統線下經銷和代理渠道經歷這兩年的疫情考驗后,面臨巨大生存壓力,基本屬于停滯和萎縮狀態,很多前期開發的網點逐步面臨轉型和調整狀態。目前很少有企業的線下經銷商的終端店面還能夠有很好的生存狀態。企業的發力點也都逐步轉向泛TOB渠道,目前支撐行業增長的主要就是項目渠道和輕商渠道,公裝渠道及一些行業客戶的增量。

先說說地產項目渠道。去年全國的新開盤全裝修項目約3400多個,貢獻了約340萬套的精裝修項目。首先從規模上來說,新開盤規模是同比下降的。同比2020年15%左右的下降。對于新風品類的項目配套率來看,受限于開發商資金壓力,新風整體項目配套率也是有所下將,大約在26%左右,精裝項目市場整體配套規模在90萬套左右,但是這個是不算上毛坯房配套新風的,因為目前項目市場上,有部分開發商的毛坯項目也是配套新風的。綜合起來,地產項目市場應該還是有120萬套左右的采購需求。
項目市場上,開發商在項目去化壓力增加,用戶購買需求降低的情況下,主要以去庫存為主,通過大力促銷加快資金回籠是市場主要的營銷手段,從而保證資金的周轉正常。由此可以預見,未來如果房地產行業的資金監管承壓的情況下,地產開發商拿地和項目開發信心都會受阻。去年下半年,甚至整體出現了,開發商集體不拿地的情況。兩集中試點的下半年,很多城市的土拍規模都是斷崖式下跌,市場一度很焦慮。這種情緒會向產業鏈下游傳遞,可以預見未來的商品房市場前端壓力會比較大。加之去年的開發商市場暴雷企業比較多,目前的新風企業項目市場的回款和應收壓力巨大,很多項目的回款能力產生了較大的壓力,延期支付和商票兌付困難的現象比比皆是。這對當下的新風企業來說,資金回籠壓力較大,未來對項目市場的合作模式和回款條件,都會提出新的要求。
綜合起來看,這兩年的新風市場,疫情和大氣環境改善,行業市場增長乏力,缺乏有效的驅動力,本該依賴的消費市場增長動力不足,甚至出現下降趨勢。從渠道表現來看,線上渠道乏力,線下渠道萎縮,項目市場托底,輕商和行業客戶承載行業的增長點。行業整體比較焦慮,市場增長缺乏有效的著力點,行業內卷比較嚴重。TOB 渠道承載市場規模托底,但陷入低價中標泥潭,渠道分化嚴重。加之開發商融資和去化兩端壓力增加,市場短期很難提升品質和產品供價,項目端配套更多以概念為主。